找到相关内容30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止觀的實踐──兼評《菩薩道次第廣論》的奢摩他及毗缽舍那

    :吾當為汝略說修習念住法,謂有苾芻於此內身,住循身觀,若具正勤、正知、正念,除世貪憂,…(T26, p475c) 此處指出念住的修習,要對身、受、心、法本身直接觀察,要保持精勤,具足了知無常的...任何一個人,因而在釋尊時期雖然印度有各種宗教存在著,但不同宗派的大多數人都能接受釋尊所教導的這種止觀法門,並經由實踐而得到相同的證悟。這種不具宗派色彩的止觀法門(如入出息念、念住),只要正確地遵循,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4140224.html
  • 《当代南传佛教大师》推荐序

      第四章〈阿姜查〉,查法师是接受本书作者出家成为比丘的亲教师,影响作者最深的老师。查法师依南传传统注重“念住法门”之修习,不强调任何的打坐方法,也不鼓励人们参加快速成就内观或者开悟的精进课程...坡劳作也是修行。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  第五章〈马哈希西亚多〉,马哈希导师以密集内观禅修,系统地教授念住的修行方法。分为︰  一、修学前行──种护念──念佛(十号功德)、慈念(一切有情)、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1150319.html
  • 大念住经要义(二)

    在心中来去运作,是心的内涵。心和法,如同身体和感受一样,无法分别。离开了法,无法观察心,心和法紧紧相连,彼此影响。  人心有多复杂,观法念住的修行就有多复杂。法念住是念住中比较难以通达的部分,也是最...瞋的平等心,放下对身心世间的种种贪瞋执着,去除五盖等不善心态,拔除无明,止息我见,达到苦的完全灭除。  身受心法念住并不是个别生起的,它们是一起生起的,当禅修者念住于六根与六尘的接触及其感受时,身受...

    陈燕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3564177.html
  • 唯一的道理(1)

    但愿佛法常住世间。  大山脚佛教坐禅中心  一、念住  译自巴利文长部经第二十二经  世尊于念住经Mahasatipatthana Sutta中曾说:“比丘们,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、克服忧愁哀伤、祛除苦楚悲痛、得到正当行为的准则、体证涅槃(注一)。这条路就是念住。  “是那念住呢?”  “比丘们啊!比丘在日常生活中,对于身体必须专注明察、精进警觉、念念分明,则能祛除淫欲、悲痛;对于...

    泰·苏哇诺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668383.html
  • 教下的开悟(上)

    道谛”。按照小乘的讲法,道不外乎三十七道品。一是念住。我们的“念”是驰逐不息的,现在怎样才能使这个念安静下来呢?这里有种方法:①观身不净。人身从里到外本来不净,而今误认为净而装饰打扮,这就是“净倒”...存在的,离开了一定的条件就无所谓“法”的存在,更谈不上对于“法”有主宰力了。 以上就是对常乐我净烦恼的正确看法,依靠念住对治这烦恼。 其次是正勤。①已生恶法令断;②未生恶法令不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禅宗|开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17565910187.html
  • 阿罗汉的足迹(二)

    与“信根”是一致的。  在“三十七道品”中,“念根”是指,在诸如吸入、呼出的身体部位上安位“身念住”,以及开发“修习念”(bhavana-sati,称为“念住”),一直到证得“出世间的正念道”。  “定根”与“慧根”可以同样地加以界定。  在“念住”的修行对象上,例如安住在吸入、呼出,“定根”会驱散心灵的不安,“慧根”则消除混乱、模糊。  “信根”、“精进根”、“念根”是“定根”及“慧根”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1142069.html
  • 念处

    念处(梵语catvari smrty-upasthanani),防止杂念妄想生起,以得真理之种法门。念处又名念住。佛欲入灭之际,阿难尊者请问佛陀件要事,其中问及,佛在世的时候,佛弟子以佛为住,若佛灭度之后,佛弟子以何为住?佛言:以念住为住。由此可见,念住是相当重要的法门,是欲证成圣果所必修。何谓念处呢? 一、身念处:即观身不净,身体乃四大所成,非究竟之法,是有漏生灭之法,常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90183385.html
  • 《阿含經》的成佛之道

    《阿含經》已明確指出要成佛不可不知聖諦。釋尊在《阿含經》中,更指出觀察五蘊、觀察感受等項目都是成佛之道所必備,也指出念住、六法等為「一乘道」,表示是聲聞菩提、獨覺菩提及無上菩提所共同必經之道,以下...一乘道,淨諸眾生,令越憂悲、滅惱苦,得如實法,所謂念處。何等為?身身觀念處、受、心、法法觀念處。  故知,念住念處)的修習,為成佛所必須,在《雜阿含經》六三五經,釋尊也說:  若比丘於念處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2341743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的成佛之道

    佛等六种圣者,都必须知圣谛。换言之,《阿含经》已明确指出要成佛不可不知圣谛。释尊在《阿含经》中,更指出观察五蕴、观察感受等项目都是成佛之道所必备,也指出念住、六法等为「一乘道」,表示是声闻菩提、...什么呢?《杂阿含经》六○七经说:  有一乘道,净诸众生,令越忧悲、灭恼苦,得如实法,所谓念处。何等为?身身观念处、受、心、法法观念处。  故知,念住念处)的修习,为成佛所必须,在《杂阿含经》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147815.html
  • 浅论“念处”的修持

    会消除第四种妄见,而不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了。  念处,又名念住。可以单独修,叫别相念住。也可以四个同时结合修,叫总相念处。这种观察,主要靠闻思修所成的智慧,深深地去想念,去观察。它的功能,就是引导...  目前,有的气功师提出了与佛法《念处法》实际相反的种不同的见解来迷惑人。说什么通过他的气功修炼,可以达到(1)身体洁净美好;(2)受用快乐美好;(3)心是长存的;(4)宇宙和人是实有的。其实,...

    郭 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1753994.html